fbpx

我是皮革人專欄:我們的未來只是夢?

以下為回覆某位年輕朋友的提問

問題就不詳述了,就是對未來的徬徨未知感到憂心及無助

當然這也是多數朋友的心情寫照

我先用寥寥篇幅給大家一些觀念想法與大方向

不敢說都很正確,但多數的火花皆都是偶然間產生的

純粹分享個人看法,認同者請拍拍手,不認同者路過就好

有初步計畫的朋友們都歡迎找禾亞皮作坊的張老師詳談喔

——————————————————

本文:

○○您好,

你的問題是多數人的問題

也是許多創業者或手作老師無法回答您的部分

當然也是我們成立協會,舉辦講座的目的之一

  

皮件乍看之下是很容易入門的行業

也因如此,目前的亂象也應運而生

我想,以台灣的規模約可容納200~500個品牌(手作皮件)

500~1000個工坊,5000~5萬個從業人員

也就是說一個工坊皆為一個品牌,每個品牌養5~50個員工師傅

這是最好的狀況,不會過度生產,不會惡性競爭

不用每個人都創業做品牌,不用每個人都無所不能

當然,就業市場就會健全,人力培訓就扎實,產業實力才能建立

 

但是,台灣是一盤沙的狀態很久了,這些砂礫越來會越細

台灣會很窮,台灣沒有競爭力

因為沒有人想提供工作機會(賺不到錢,沒有利潤)

也沒人願意先當小工再成師傅(沒有高薪與未來)

所以一人一品牌或人人皆教學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管如何 我們總要想方設法將沙子澆些水、加點黏著劑,讓大家團結起來

 

手作皮件(純手縫)還能玩多久?

有考慮過消費大眾能否接受?國際市場未來走向如何?

看看離我們最近,最瘋手作工藝的鄰國日本

從幾年前的個人手縫玩家紛紛往品牌發展時,

機具與手工交叉運用才是王道

誰還在手縫?哪個品牌還在純手縫?

(別再說愛馬仕了,仔細聽,影片也有針車聲喔)

這是量與質的問題,但台灣剛入行的皮件新成員

常被許許多多的手作老師、材料供應商誤導了

我們在走日本的老路子,我們有沒有辦法繞過那個階段趕上他們?!

 

我們只能先勸大家,別急著出來教學與分享

大家都出來教,一來品質良莠不齊,二來對品牌發展沒有貢獻

教學是一種島內經濟,會越教越沒學生,最後行業只有一條路,死路

 (這條死路已經不遠了)

我們這個世代還能有多少時間走回頭路?!

 

那麼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呢?(如果堅持在手作皮件行業)

第一、厚植實力與能力,就開始做與賣吧,透過做賣之間增加經驗與客戶認同度

第二、成長與茁壯,追求更高工藝,使用更佳的物料

第三、品牌建立與深耕,做得再好不如賣的好,三天做個包不如一天賣三個包

第四、導入機械化與自動化,人不可靠,但靠了機具,人就可靠多了

第五、維持工匠精神,好的工匠不是做的慢,而是在手工與速度,工藝與實用之間取得平衡

 

以上~~

如果自己做不來,請加入別人創造的團隊,一起成長是好事

如果自己做的好,請不要吝嗇增加幾個工作機會給認真的人加入團隊

如果很想立即賺錢改善家計的,請不要進來這個行業,大概只有餐飲業可能開店的隔天就賺錢

想加入別人團隊的,如果還餓不死,先別想著高薪與假期(沒有輕鬆做品牌這件事)

 

別再相信文青創業、文青救國的思想了

當瞭解文青也要吃飯時

那麼文青也就是生意人,也是要混口飯的

 

禾亞皮作坊 張老師

0

Your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