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產業環狀圈裡,最重要的工廠在台灣越來越少
但其他環節的從業者則如雨後春筍地冒出、欣欣向榮
我們來看看這個行業裏目前正夯的創業模式
【皮革袋包、配件設計師】(簡稱皮件設計師)
從業設計師光從相關設計科系畢業生來統計(**設計系)
每年數萬人畢業投入職場,經歷淘汰及轉業,總會留下不少意志堅定者
目前時興跨域整合,產學跨一下、工藝跨一下、材料當然也要跨一下
當然也有不少各領域設計師跨隻腳來作皮件的開發與設計
【工匠】
工藝師與創作者則來自於各行各業各專長
只要有興趣、半路出師、學有專精、具備不屈不撓精神的
都可以成為皮匠,不一定為設計本科才叫專業
人數當然要再加上留存在行業內的設計師型工匠
所以目前直接、間接、偶而製作皮件來販售的從業者多如牛毛
筆者將其分為路過型、興趣型、玩家型及專業型四種類型
【物料供應商】
有需求就有供給,另一波創業熱潮則是物料商了
這行業裡最難做的或許就是原物料供應商
尤其是具有實體店面的,租金、人事及基本開銷已壓得喘不過氣
還要面對國內外網路賣家的低價競銷
當然同業間及消費者的比價競價也少不了
實體商店總不能什麼都接單後進貨
囤貨壓力大於網路賣家無數倍
製造商及通路上游又隨時可能跳上第一線做甩貨促銷
如果是皮革銷售店家囤貨及現金週轉壓力則更為可觀
想加入此一陣營者須甸甸自己口袋是否充實無虞
【手作皮件老師】
環狀圈裏面隱藏著一個類別
就是各皮革工藝類的老師了
但老師本身應該就屬於工匠、工藝師
所以這裡沒有將其單獨分類,但總數也相當驚人
學過而沒有從事品牌創業者
許多都成為某領域及區域的個人營業師資
為求生存,許多老師也是跨類別的謀生
授課、材料包、皮革、五金、工具
這也是一種另類的跨域整合吧
【皮件工坊、工場、工廠】
至於開頭提到的工廠
則瀕臨絕種,老的老、逃的逃
逃不走的只好繼續夾縫求生
老師傅勢單力孤,多數小型工廠多為家族式經營
此種模式在現今台灣,安不了內也攘不了外
真想接單,光報價就嚇跑一堆設計師,總說怎比對岸貴
真接了單,無足夠人力可做,想分包,同行還剩幾家在?
有新成立的工廠嗎?有,但不多
有的功沒練好,多數人力短缺
補人嘛,很難找到優秀的獨立工匠(獨立工匠都在自營謀生了)
有人又砲了,都是慣老闆,用低薪雇人,當然沒有優秀的人才
哎呀!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好說阿
唯有親自開家工廠的人,才知道其中甘(肝)苦
你問我,那台灣皮件業的未來在哪裡?
我說,以前沒很興盛,現在也沒很衰敗
說從前,往事只能回味。說現在,大家都知道。說未來,始終太沉重
但日子總要過下去,有做有希望,大家齊心向前,總能看見出口
當台灣人可以槍口一致對外,對內多些包容與討論
我想,不只是皮件業,台灣整體才能往上提升
台灣才有主權、才有尊重、才能重返富裕榮耀
最後,還是不能免俗地喊聲~台灣加油
禾亞皮作坊 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