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常見皮革計算單位
選我正解之【關於皮革面積】安迪塞耶考究版
國際上皮革常用的計算單位有三種:
一、M2平方米,100 x 100公分
二、FT2平方英呎,12英吋x12英吋,俗稱”大才或大尺
三、DM2 平方公寸,公寸又稱分米,日本慣稱DS,1公寸=10公分,1DM2=10公分x10公分
所以1平方米 約= 10.764平方英呎
(其他請看表格)

很多人說一尺或一才為30公分平方,實際上1平方英呎=30.48公分x30.48公分(12×2.54=30.48)
所以~,大呎與小呎真正的面積差異是1.486倍,不是1.44倍。
咦?咦?怎又來個小尺?(請看下方科普時間)
通常皮革面積計算,是依據供應地的歷史及慣例來測量、打標
(打標機:具雷射、紅外線為測量方式的皮革面積量測機具)
- 義大利皮革尺碼計算=平方公尺, 1平方公尺約=10.764平方英呎(俗稱大才)
- 日本通常是按DM2為皮革單位,1 DM2=10公分x10公分
- 國際/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多以1平方英呎來計算,12英吋x12英吋=30.48公分x30.48公分,俗稱國際呎(才)或大才,常被賣家或買家以30×30公分整數計算之
科普時間: 關於小呎(尺)
小尺為時代的眼淚,非標準度量衡。
小才=小尺
- 大才=標準英呎平方=12吋*12吋=30.48公分平方=929平方公分
- 小才面積約=標準尺的70%=929*0.7=650平方公分
真要說,大約就是10英寸的平方。
有人用公分整數來計算,大尺30*30=900平方公分,小尺25*25=625平方公分,大小尺這樣算,大約相差1.44倍。
而實際大呎與小呎真正的面積差異是1.486倍,不是1.44倍。
有人說是小才(小尺)是指港尺,其實港尺不是25公分,存屬誤傳。
小才本來是零售圈的利潤及尺寸轉換的一個不成文內規,就像中國皮革銷售上的保7說法,就是面積七折計算,在銷售競爭及誤導消費上屢建奇功,早期的零售端也就漸漸地就養成一個小才(小尺)報價的習慣了。
科普時間: 關於DS
網路上查詢有資料顯示:
【DS(デシ),源自於「Deciliter(公合)」,一般的日常生活幾乎不使用的計量單位,但在日本皮革業界卻經常使用,因為DS是用來計量皮革面積的單位。1DS等於10x10cm的正方形。昭和34年(1959年),日本開始實施公制,日本皮革業界也開始以DS為皮革計量單位。】
但是,deciliter 公合[1/10公升],是容積單位不是面積單位,正確應為
DS : Square decimeter平方分米
Deciliter與decimeter看起來很接近,但不一樣意思啊~
所以,DS應為deci的音或Square decimeter的縮寫
該原文為:
【皮革の面積で取引される場合の単位で、平方デシメートル(dm2)の広さ。デシ(deci)は「10分の1」を表し、1 dmは1 mの1/10で10 cmを意味し、10 cm×10 cmの面積は1デシ平方メートル(1dm2 = 100cm2)で、皮革業界では略して1デシという。メートル法が施行された1959年(昭和34年)から適用された。それ以前の単位は坪<つぼ>であった。100デシは1平方メートルになるので、通関統計ではsq.m(square meter、 m2、平米)単位で示す。
換算式は次のとおり。
1 sq.ft=(30.479 cm × 30.479 cm÷100)=9.29デシ(0.00929 sq.m)
1 sq.m=(100 × 100 cm ÷ 100)=100デシ
1デシ ÷ 9.29 = 0.1076 sq.ft】
科普時間: 歷代尺寸與今日公制轉換(WIKI)
尺是東亞傳統長度單位,即十寸,寸最初是以成人的寸口位置作為度量。起源於中國殷代,之後各代制度不一,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後,在各地又各自有所變化。
現今出土的西漢實物尺中,有長度為23.1公分的銅尺和23.2公分的錯金鐵尺。
咫約為成年女子手肘的長度,約為八寸。〔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說文》〕 。「咫尺」在文學常用來比喻很近的距離。
古代以曲尺六寸六分五厘弱為周尺一尺,以周尺一尺二寸為古尺一尺。
- 商湯的尺:約32公分(依照樂律全書,明朝營造尺為32公分等於商湯尺)
- 夏禹的尺:約25.6公分(商湯尺去2寸為夏禹尺)
- 周代的尺:約20.48公分(夏禹尺去2寸為周尺)
- 漢代的尺:約23.09公分(吳:約24公分)[30]
- 隋代的大尺:約29.4公分
- 隋代的小尺:約24.6公分
- 唐代的大尺:約29.4公分
- 唐代的小尺:約24.6公分
現代:
- 中國市尺:等於1/3公尺,約33.33公分
- 香港:1尺 = 0.371475 公尺(此單位香港已幾乎無人使用,而只會用英尺和公尺,一般提及尺會被自動默認為英尺)
- 臺灣尺:1台尺 等於 30.3公分,為日據時代遺留之度量衡單位
科普時間: 關於英呎英吋(資料來源,百度)
正如如同英尺的英文單詞意義一樣,foot,簡稱ft 。 古英國時期因為沒有國際公認的度量單位,所以人們往往使用自己的腳來測量實地的面積,久而久之,一種基於成年男子單腳的長度就被公認為英國等國家認可的標準度量衡。
德國人出了一招,讓最早從教堂出來的16個男子量出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商就是一尺。英尺——在英語國家中,古代和現代各種以人腳長度為依據的長度計量單位。一般為25—34釐米。在許多其他西方語言中,腳和計量用的尺都用同一個詞表示,雖然它所代表的長度各個地方、各個時期有所不同。
例如德語言中的fuss,挪威和丹麥語中的fod等。在其他語言中,翻譯成英語為foot,並表示類似長度單位的詞,但並不與人腳的詞相同,如日語和漢語中的尺。俄語中的fut看來只不過是英語foot的音譯。在大多數國家裡,英尺及其倍數和分數已分別被公制單位的米所取代。在少數幾個國家裡,仍沿用英尺,但還是用米來作注釋,美國在1959年將英尺定為30.48釐米。
英吋“inch”一詞來自古英語“ynce”,其來自拉丁語“uncia”(意為“十二分之一”)。14世紀時,英皇愛德華二世頒佈了“標準合法英寸”。其規定為:從大麥穗中間選擇三粒最大的麥粒頭對頭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
(加入張老師的FB社團,可獲得第一手皮件專業資訊喔)
【禾亞皮作坊】是全台最專業的皮件教學品牌
- 想了解機具相關知識,歡迎參加我們的【各式講座】
- 想學習專業皮件製作技術,請參考【DM時尚皮藝菁英計畫】
- 禾亞的教學優勢
- 禾亞的專業設備與環境